14类医用耗材价格调整

时间:2025-11-10 13:41:36  来源:bob电竞官网

  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浙江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在线交易产品价格联动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本次联动价格范围为省级挂网价(不含集中带量采购),填报的联动价格须是价格联动范围内的“最低值”。

  具体产品范围有:心脏(冠状动脉)介入类、周围血管介入类、心脏起搏器类、电生理类、高分子材料类、骨科类、普外科类、非血管介入类 (内窥镜耗材)、神经外科类、血液净化及体外循环类、眼科类、心胸外科类、麻醉类、新冠病毒检测相关试剂14类耗材(不包含集中带量采购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若发现产品提供信息不实或应提供但未提供信息的,查实后,将按以下规则处理。

  ①若一家企业同一类别若存在2个及以下,相应产品将在联动价格基础上再降5%;

  ③存在6个及以上产品不实填报联动价格的,将暂停该企业这一类别全部产品在线交易。

  本次价格联动填报时间为2025年11月10日至11月24日,随通知一同下发的还有一份“涉及的生产(供应)企业名单”,美敦力、强生、史赛克等千余家生产供应企业受影响。

  无独有偶,11月5日,江西省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常态化开展挂网医用耗材价格联动工作的通知》,同样将除集采以外的所有挂网的医用耗材(含体外诊断试剂),纳入常态化价格联动范围。

  江西省要求,挂网的医用耗材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台产生更低挂网价格后,企业应在30个自然日内主动申报并下调挂网限价,未按时申报将按照《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估的裁量基准(2025版)》相关规定处理。

  当前市场,尽管部分产品仍存在区域降价进度差异,但大体上全国医用耗材价格治理已形成立体化监管网络。耗材集采率先打破了原有价格格局,而价格联动机制则进一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价格调控网络,通过跨省价格信息互联,持续挤压价格虚高空间,而这无一不是国家政策调节的最好体现。

  而为了逐步推动全国耗材挂网“一盘棋”格局建成,今年初,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明白准确地提出“医药产品挂网全国联审通办”的要求,积极推动各省之间价格信息的互联互通。

  2025年以来,全国多省份密集出台医用耗材价格动态调整政策。除江西省外,山东、湖北、海南、黑龙江、安徽、青海及广东等省份均已发文明确,当挂网产品出现全国新低价时,企业需在30日内完成价格申报调整。

  湖南省自9月1日起正式施行《关于规范医用耗材阳光挂网采购工作的通知(试行)》,新规不仅要求企业在外省挂网耗材出现新低价或备案产品达到联动挂网条件时30天内完成调整,更创新设立采购价预警阈值机制。

  该机制下,当产品实际交易价低于挂网价50%,且90天内低价采购占比超过20%时,企业须将挂网价下调至实际交易价均值或挂网价的80%(取两者低值),否则将面临暂停挂网处理。

  湖北、海南、安徽则聚焦跨省、全国价格联动,要求挂网产品在其他省级采购平台出现低于湖北平台的最低挂网(中标)价格(不含带量采购中选价)时,企业须在新低价执行之日起30日内申报维护新价格。

  黑龙江省采取同江西一样的惩戒措施,明确挂网产品出现新低价时企业需30日内完成价格维护,逾期未申报的产品将被暂停挂网1年,并依据《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估的裁量基准》进行处理。

  青海省实施企业主动申报与平台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要求企业实时关注本省挂网价格变革,30天内向省药品采购中心提出调整申请,确保价格联动及时高效。广东省则依托全国挂网价格一览表,通过数据共享与企业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联动省外已挂网低价,形成常态化价格调整机制。

  过去,由于不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的种类的医用耗材价格差异明显,市场行情报价体系较为混乱。而随着挂网耗材价格联动,各地价格调整将形成协同效应,有效缩小区域间价差。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智能化监管的辅助下,价格监测与联动将实现更实时、精准的数据交互,让价格调整更及时地反映市场真实情况。